耗资14亿, 北美首日1.6亿, 中国票房难破亿, 观众给漫威上了一课

  • 2025-07-31 09:37:02
  • 670

漫威的《神奇四侠》似乎正重复DC新《超人》的票房故事:欧美大爆,内地失手。

这部投资2亿美元(约14亿人民币)、被漫威寄望扳回一城的大片,在北美周四提前场拿下2440万美元票房(约1.6亿人民币),甚至超越了《超人》提前场的2250万,创造今年北美最高提前场票房的超好成绩。

预测影片北美首周末票房将高达1.2亿-1.3亿美元,大概能和全美大爆的《超人》首周票房打个平手。

影片在英国周四首日票房收获270万美元,创今年英国第三高首日票房,也非常不赖。

相比之下,影片内地首日票房仅收为1354万,周六内地票房更是很可能掉到第六位,别说势如破竹的《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就连新版《喜羊羊》都不是对手。

目前猫眼票房预测是9200多万,有可能成为迪士尼首部无法破亿的漫威电影 ,而上次漫威没破亿还是派拉蒙时期。

同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口碑。

影片北美口碑同样大爆,烂番茄爆米花指数达93%,烂番茄新鲜度也达88%,也就是影评人觉得挺好,观众觉得简直牛掰。

但中国观众显然不这么想,影片豆瓣评分仅为6.3。

相比之下,《南京照相馆》是8.5分,陈佩斯的《戏台》8.0,《长安的荔枝》7.7。

作为美漫第一family,神奇四侠绝非无名之辈,并且随着凯文·费奇的回归,漫威正在重回正轨。

可为什么即将全美大爆的本片,在内地市场却破亿都难?

结合之前几部漫威大片的内地票房,似乎不难得出结论。《美队4》《雷霆特工队》内地票房都是将将破亿。

有问题的或许不是《神奇四侠》,而是一个曾经的票房巨头,正如遭遇了影片中的吞星人一样,无可奈何地,被自己昨日的辉煌吞噬。

一、三个“惊喜”

许多观众印象中的《神奇四侠》,还是福克斯的2015版,尽管不算成功,但角色够出圈。

而随着迪士尼收购福克斯,也得以首次将新神奇四侠引入漫威宇宙,由最近在好莱坞火到冒烟的佩德罗·帕斯卡、“白寡妇”凡妮莎·柯比所重新组队出演的漫威新版《神奇4侠:初露锋芒》得以问世。

漫威宣布影片上映日期当天,凯文·费奇便确认本片将摒弃起源故事模式。

而由漫威口碑最佳超英剧《旺达幻视》导演演马特·沙克曼所执导的本片最大优点,就是正常。

影片算是一部有头有尾,故事比较完整的漫威新片,虽然科幻成分大于动作成分,文戏和对话戏占主导,但整体不难看。

故事开场,就快速剪辑交代了神奇四侠超能力的来源,接着就是宇宙级威胁吞星者派出手下银女空降地球,说不把神奇先生和隐型女的娃交出来,就吞了地球。

接下来就是神奇四侠乘坐飞船寻找行星吞噬者穿越虫洞黑洞,也就是全片的第二幕。

面对飞船遭遇吞星者和银女的追击,神奇四侠脱困依靠的不是魔法,而是一连串基于物理学原理的科学协作,利用超光速引擎在星云间穿梭,有种《星际穿越》的既视感。

这也是公认影片最佳的段落,节奏一气呵成,双方拉锯有来有回,每个角色能力都有露两手的时刻,视觉效果也是全片最佳,有种老派科幻片的浪漫。

可惜接下来的段落就略显乏味,直到大结局神奇四侠造出传送门,虽然计划被识破,可千钧一发之际,银女被霹雳火策反成功,加上隐形女发力,终于把反派送入传送门,最终银女和大反派一起被传走,隐形女“牺牲”。

至于隐形女真的牺牲了吗?自己看去吧,只能说大结局之后神奇四侠变成了神奇五侠。

电影的故事主线十分简单,导演不想讲一个复杂的故事,也没有将时间留给动作场面和特效,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大段文戏和家庭情感描写上,但电影整体节奏还算紧凑,全片保持在一个紧张的情绪中。

当然对漫威迷来说,全片最精彩的还是片尾第一个彩蛋,小罗伯特唐尼演的《复联》5、6大反派“毁灭博士”露了个背影,这也预示着《复联5》有可能讲的是多元宇宙毁灭的故事。

这也是这部电影给观众的第一个惊喜。

电影的第二个惊喜,就是回归《旺达幻视》的复古未来主义美学。

神奇四侠漫画诞生于美国 60 年代,影片也用美术和光影重塑了美国60年代的风貌,流线型火箭、几何感建筑、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家具,种种1960年代的美学风格,都在还原那个时代。

就连神奇先生很多发明都很有复古的科技感。

六十年代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浪漫时期:加加林首飞太空、美国官宣阿波罗登月,世界对宇宙探索充满热忱。而影片也以全民对神奇四侠的追捧,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科技狂热。

因为是同一个导演的的缘故,影片很多画面还很有《旺达幻视》的味道。

导演并不是简单复刻历史,而是用复古未来美学重新创造了一个带着旧时代笨拙质感,又充满希望的60年代。

电影的第三个惊喜,是漫威第一家庭的化学反应。

导演几乎是用家庭情景剧的手法拍出了神奇四侠的化学反应,霹雳火跟石头人耍宝、跟隐形女的姐弟情,隐型女跟神奇先生一家三口婚后生活等,都够温馨。

霹雳火和银女的对手戏也很有意思,而银女也算新版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了。不过,影片的优点也就到这里了。

二、三个“遗憾”

以上三个亮点,让观众看到了漫威试图重回正轨的决心。

但光靠这些亮点,最多只够打发审美差距与内地观众越拉越大的欧美观众,但片中肉眼可见的缺点,却很难被审美一日千里的内地观众视而不见。

最大的争议,就是新神奇四侠和吞星者都太弱了。

这背后的根本问题,是全片对话太多,动作戏太少,尤其是最后的大决战,特效根本不足以表现出吞星者的宇宙级威胁。

在观众眼里,漫威大片本应凭震撼的特效场面以及扣人心弦的动作大战来吸引观众。但这部投资2亿美元的漫威大片特效量却有些不足。

除了最后的时代广场决战,神奇先生和石头人几乎没有展现过什么超能力,神奇先生的橡皮拉伸技能看起来也更适合动画展现。

霹雳火的最强技能展现也只在天上飞了一圈,

隐形女隐形技能总共展现了两次,还被发现了一次。

但最令人失望的还是吞星者,虽然太空出场看似压迫感十足,可一到地球就不行了。

不仅行事缺乏一个超强大反派应有的气场和谋略,更丢面的是其攻击策略几乎复制了哥斯拉和奥特曼,但落地的破坏程度和前者没法比。

而接下来的时代广场终结战果然就拍出了怪兽片的味道,而霹雳火斗吞星者的方式居然是朝他扔小汽车。

只能说身为漫威宇宙五大神明之一的吞星者这次实在不够灭霸。

而一旦缺少了超英大片最核心的动作大战,影片文戏就难免令人感觉冗长乏味。

电影第二个争议的点,就是虽然文戏篇幅这么长,但主角塑造却不算太亮眼。

2015版虽然不算成功,可当年以性感表现迷倒万千粉丝的霹雳火埃文斯,至今仍被粉丝津津乐道。

漫威自己的《死侍与金刚狼》都不忘调侃。

而《不死法医》主演领衔的神奇先生够沉稳,石头人挺好笑。

隐形女更是性感火热。

总之,角色塑造亮点突出。

而这次的四侠塑造只能说无功无过,人设相较老版没啥突破,佩德罗和凡妮莎更是表现平平。

神奇先生作为全地球最聪明的人,观众只看到角色的严肃,却看不出聪明表现在哪。

37岁的凡妮莎·柯比塑造的隐形女被观众吐槽太老,是不算公平,可角色也确实不算太亮眼。

而新霹雳火和美队比差距明显。大本变成石头人以后内心的挣扎也没体现出来。

最后“神奇五侠”小婴儿也没显示出什么性格,不如《超人特工队》中的娃圈粉。

电影第三个争议点还是剧情的老套。

前面说过本片最大优点是正常,可这也未免太正常了。

剧情正常的有点像TV动画。

对于希望看到新内容和新故事的观众来说,本片《超人特攻队》+《星际穿越》+《流浪地球》的故事情节当然是缺乏新意。

更糟的是本片核心设定就站不住脚,面对“交出一个孩子还是拯救地球”这个选择题,地球人只因为隐形女一场“我既不会为这星球牺牲我的孩子,也不会为我的孩子牺牲这星球”的糟糕演讲,

就甘心支持神奇四侠拿地球来赌,主创是否太高估地球人的大爱了。

这或许解释了本片在内地市场的票房不利,对于希望看到“无脑特效大爽片”的观众来说,本片的特效和场面不足以达到预期;

而就算观众只想在一部超英大片中看故事,影片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也不够精彩到留住观众。

三、漫威大片,正在失去“神奇”?

讲到这里,我们又回到了“漫威电影是不是不行了”这个老话题。

从欧美市场看,这么说显然没道理。

随着凯文费奇的回归,漫威甚至还没甩出《复联5》这样的大杀器,就已经凭《神奇四侠》开始找回票房统治力。

但问题是,《神奇四侠》是一部“讨好”欧美观众的电影。

却不是能“讨好”中国市场的电影。

如果再结合最近几部漫威大片的中国票房成绩,更可以肯定,漫威大片,正在中国市场失去神奇。

漫威大片,当然是神奇过的。

自20世纪90年代打开内地市场以来,好莱坞在内地培养了固定的观众群,使中国成为好莱坞大片的第2大票仓。

当曾经代表好莱坞顶级工业水准的漫威大片登录中国市场,《钢铁侠》拿下漂亮开局之后,漫威大片也开始持续攻克中国市场,实话说这期间漫威不缺《美队2》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高质量大片。

而到了《复联4》,更是拿下42亿的惊人票房。

但随着漫威进入“连续剧电影”模式,虽然在全球收割了大量票房,但也为漫威在中国市场的衰退,埋下伏笔。

实际上从《复联4》之后,漫威就已经在中国市场失去了票房统治力。

当超英电影确实已经穷尽其叙事套路和形式创新时,观众更会回归电影本质来评判它——故事是否讲得精彩?情感是否真挚动人?技术是否突破?

可当漫威新片拿出的只是一个个架空的故事,配上模板化的故事线、重复的人物设定、平平无奇的动作戏和并不比《流浪地球》更精彩的特效,凭什么让观众再心甘情愿地买票入场?

这才是漫威电影在内地“不神奇了”的根本原因。

四、漫威电影会被新一代观众抛弃吗?

现在还言之过早,但危机已现。

就说《神奇四侠》,似乎只有铁杆漫威粉才对影片有兴趣。

但如果是没有太多情怀的年轻观众,《神奇四侠》只是又一部流水线作业的超越电影,只适合打发时间而已。

但电影最后的彩蛋中,毁灭博士的现身,又似乎预示了漫威下一次回潮。

当新一代观众的观影习惯,被《哪吒2》彻底改变后,那些“可看可不看”的电影,就被果断舍弃。

过去好莱坞电影不可取代,因为看好莱坞大片是观众观影消费的一部分。

但现在,中国电影的脚步跟了上来,漫威电影早已不再是观众必看电影。

看视觉特效,我们有《流浪地球》;看喜剧笑点,我们有《热辣滚烫》;看奇幻动漫,我们有《哪吒》。

新一代内地年轻观众已经用脚,做出了投票。

而漫威电影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宇宙设定”里。

过去的成功经验,或许正成为漫威自己制造的吞星人。

说到底,新一代观众已经不信漫威这套了。

没错,在漫威的规划里,未来几年,我们还会源源不断地看到漫威宇宙收复失地,《蜘蛛侠4》《复联5》一出,漫威将毫无悬念赢回北美市场。

但在内地市场,漫威或许再找不回当年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