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获第三名, 苏群: 提前更换可以吃10年的阵容, 太可惜了!
- 2025-07-22 14:59:10
- 209
北京时间7月20日,深圳湾体育中心见证了中国女篮亚洲杯征程的落幕,在季军争夺战中,中国队以101-66大胜韩国队,以一场35分的酣畅胜利结束了本届赛事,作为卫冕冠军与东道主,站上领奖台的姑娘们笑容中难掩失落,季军的成绩与赛前剑指冠军的期待相去甚远,这场大胜更像是苦涩后的短暂慰藉,毕竟就在前一天的半决赛中,她们以81-90不敌老对手日本队,卫冕之路戛然而止
半决赛的硝烟已然散去,但中日之战的细节仍刺痛人心,面对日本队疾风骤雨的三分攻势,中国女篮的防线显得措手不及,日本队全场三分球34投16中,命中率高达47%,其中田中心仅在首节就上演三分5投全中的神准表演,反观中国队,外线23投仅6中的冰冷数据,映照出攻防两端的失衡,当比赛进入关键的第三节,中国女篮进攻端突然“断电”,单节仅得14分,而日本队则凭借持续的外线火力拉开分差
本届亚洲杯,主帅宫鲁鸣执掌教鞭后的改革意志清晰可见,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对核心阵容的主动颠覆:30岁的前锋李梦彻底退出主力框架,女篮新星李缘、杨舒予被推至聚光灯下,与此同时,宫鲁鸣力推“双塔战术”,韩旭与张子宇的高度组合被寄予厚望,热身赛中,这一体系曾初显威力,对阵新西兰时,双塔轮番冲击内线半场便建立20分优势;张子宇在有限出场时间内篮下终结效率惊人,对阵印尼11分钟砍下13分,命中率高达78%
然而当半决赛遭遇日本队的“小快灵”打法时,新体系的短板暴露无遗,宫鲁鸣为避免双塔移动速度不足的隐患,采用错峰使用策略:张子宇登场时全队提速传切,韩旭则承担攻坚终结,但日本队凭借精准的外线投射和快速传导,屡屡在张子宇镇守篮下时撕开外围空档,更严峻的是,中国女篮外线火力未能给予回应,杨舒予、罗欣棫等射手在高压防守下稳定性不足,与热身赛对阵澳大利亚时如出一辙
宫鲁鸣的“铁腕”不止于此,亚洲杯前,他连续裁撤多名锋线球员,王馨雨、潘臻琦等人因热身赛表现未达要求而离队,这种“唯实力论”的选拔标准虽彰显公平,却也削弱了阵容厚度,当半决赛需要轮换应对日本队快节奏攻势时,中国女篮的板凳深度未能展现出预期优势
针对本届亚洲杯中国女篮的第三名,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提出了深邃而犀利的观察:“离奥运会还有三年,我们本来可以吃10年的阵容提前进行更新换代,太可惜了。”在他看来,亚洲杯本质是“鸡肋比赛”,其重要性仅源于中日对抗的历史情结,中国篮球真正的坐标系应在世界舞台,“无论男篮还是女篮,都要立足于世界,不要只满足于亚洲称王”
苏群的剖析直指女篮结构性困境:“女篮跟男篮不同,底子更薄,打球人更少,就这拨人,方向稍有偏差,就可能南辕北辙。”这番评价与业界观察形成呼应,媒体人朱彦硕肯定宫鲁鸣资历与威严能“镇住球员”,但也坦言其战术体系“跟不上世界节奏”,临场应变存在短板,麦穗丰的论断更为尖锐:“中国女篮没进决赛实际上就是失败”,并预言新老交替中将有老将淡出国家队
值得玩味的是,苏群将此次失利视为转型的警示灯:“在转型过程中,这种比赛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发展思路,是否符合世界潮流?”当世界女篮加速向空间化、速度化演进时,中国女篮的“双塔实验”亟需解答关键命题:如何在高强度转换中保持防守弹性?如何在阵地战中激活外线火力?
宫鲁鸣的革新勇气值得肯定,他打破资历壁垒启用新人的决断,顺应了国际篮坛年轻化浪潮,杨舒予在小组赛对阵新西兰时16分钟内贡献12分4助攻,已展现接棒锋线的潜质,但苏群的警示犹在耳畔:当澳大利亚女篮用三场净胜167分的残暴表现宣告霸主更迭,当日本队以三分雨刺穿主场防线,中国女篮需要更清醒地审视,高度优势能否转化为世界竞争力?新老交替是否必须以战绩滑坡为代价?
2028洛杉矶奥运会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这枚亚洲杯季军奖牌,应当成为中国女篮告别“亚洲霸主”幻梦的起点,唯有将目光投向更浩瀚的世界版图,方能在阵痛后迎来真正的破茧成蝶
- 上一篇:孟子义李昀锐二搭
- 下一篇:黄圣依程潇谈是否接受婚前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