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隐形冠军”: 营收超过150亿元, 把铁路箱变、充电桩做到第一

  • 2025-07-17 21:09:57
  • 375

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新注册登记1250万辆,同比增长0.68%。其中,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下历史新高,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44.97%。截至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59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3689万辆(纯电动汽车2553.9万辆,占比69.23%)。

随着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充电桩作为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其建设备受关注。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同比增长54%;其中,公共桩312.2万台,私人桩712.2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已累计建成2.72万台充电桩,基本覆盖所有省份。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TOP50》显示,在新能源充电服务类中,共有7家企业上榜,特来电高居第一,截至去年底拥有47845个充电站。紧随其后的是云快充(35987个)、星星充电(31016个)、小桔充电(15448个)、蔚景云(14195个)、万马爱充(2979个)、蔚来(2142个)。

公开资料显示:特来电成立于2014年3月,主要从事充电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充电网的建设运营。母公司特锐德成立于2004年3月16日,总部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聚焦以智能箱式电力设备为主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网两大板块业务。

提起特锐德,自然绕不开创始人兼董事长于德翔。他出生于1965年,19岁从老家吉利考入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即现在的三峡大学)电气自动化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电力设备厂任技术员,一路做到车间主任、副厂长,后被省电力公司选中,调入总部。

04年的时候,39岁的于德翔辞掉“铁饭碗”,带着20多人创办了特锐德,瞄准箱式变电站这一空白市场。在他看来,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可靠电源。

在铁道部的支持下,特锐德和济南铁路局联合开发铁路远动箱式变电站(远动指的是应用通信技术对远方的运行设备进行远程的监视和控制),短短几个月就拿出高品质样机,成功赢得89台铁路电力远动箱变订单。

2006年,成功中标世界第一条高海拔铁路——青藏铁路全线35千伏箱式变电站项目。为了应对高海拔、高辐射、高寒、缺氧的复杂环境,他率领团队研发并生产出国内第一台高可靠、高海拔的箱变,并在20天内完成105台超大型箱变的成型任务。次年,又与有关部门共同研发首台高速铁路电力远动箱式变电站,应用在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高铁上。

往后发展,于德翔将业务从铁路延伸至煤炭和电力市场。如今,特锐德已成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的龙头,中高端箱式电力设备产品已取得中国铁路市场、电力市场双第一,去年还凭借智能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产品获得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

2014年,在创业的第十个年头,于德翔开启“二次创业”,拓展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成立了特来电。当年4月。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向首批车主交付Model S。紧接着,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相继成立。

彼时,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刚刚起步,于德翔便进行超前布局,不可谓不大胆。采用自产自投、自建自营的重资产模式,投进大量资金用于充电站的建设和软硬件方面。结果成立前九年基本是亏损的,“把特锐德的业绩给吃掉了”。直到2023年,特来电在创办的第十个年头实现了全面盈利。

去年,特锐德实现营业收入153.74亿元,净利润9.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9%和86.62%。其中,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收入为48.90亿元,同比增加18.41%;净利润2.08亿元,同比上涨71.93%。充电量突破130亿度,同比增长40%;截至2024年底,累计充电量已超过390亿度。

今年以来,特来电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兆瓦闪充网络在全国的普及与加速覆盖。截至目前,其新能源充电网络已覆盖全国366个城市、运营超过77.8万充电终端,涵盖基础充电、车网互动、光储充一体化等全生态场景,市场份额排名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