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中国也裁员了? 国际豪车巨头们该向何处去?
- 2025-07-12 22:57:41
- 886
前些年,各家国际豪车都是市场上的天之骄子,各种红利不断,然而最近几年可谓是风水轮流转,豪车巨头纷纷走上了降本增效甚至裁员的道路,近来沃尔沃中国也裁员的消息传来,国际豪车巨头们到底该向何处去?
一、沃尔沃中国也裁员了?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继沃尔沃宣布全球裁员3000人后,中国区员工也收到裁员通知。界面新闻了解到,近期沃尔沃对中国区员工展开裁员,主要涉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的员工,岗位涉及工程、研发、供应链管理等,裁员赔偿基本为N+3(N为工作年限)个月工资。
界面新闻向沃尔沃官方求证,暂未得到回应。
实际上,此次中国区裁员实际上是沃尔沃早些时候发布的战略重整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预期在全球裁减3000个岗位。在全面电动化目标放缓、关税压力以及盈利能力和销量下降的背景下,沃尔沃启动了总额达180亿瑞典克朗的降本增效计划,将于2026年完成。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作为结构调整、降低成本的一部分,全球裁员主要涉及行政、研发及战略部门等,其中大部分是瑞典本土岗位,少部分在全球其他市场。沃尔沃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裁员约占公司白领员工(办公室员工)的15%,将产生15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1亿元)的一次性重组成本,将在今年秋季之前完成新的结构调整。
有沃尔沃员工对界面新闻表示,此次裁员的具体人数未知,部门之间裁员比例不同,从10%到70%都有涉及。据界面新闻了解,此次裁员流程迅速,6月30日收到通知、分批面谈,到7月2日已经基本都走完流程。
二、国际豪车巨头们到底该向何处去?
面对着连沃尔沃中国都要进行裁员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分析这件事?这些国际豪车巨头们到底该向何处去?
首先,近年来,汽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原材料价格波动、芯片短缺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相互交织,使得汽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沃尔沃作为豪华汽车品牌,虽然在安全技术、北欧设计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但也难以独善其身。其面临的财务成本压力日益沉重,甚至不得不取消 25、26 年的财务指引,这无疑是向市场传递出一个危险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裁员成为降本增效最直接的手段之一。通过精简人员结构,降低人力成本支出,沃尔沃试图在艰难的财务环境中寻得一丝喘息之机,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盈利能力。这一举措并非沃尔沃特有,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在成本压力下的共同应对策略之一。
其次,当前车市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这对沃尔沃的冲击尤为显著。以 BBA(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豪华品牌纷纷加入价格战,使得整个豪车市场的价格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沃尔沃凭借一定的价格优惠,在普通品牌和一线豪华品牌之间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BBA 等品牌的价格下探,消费者在相同价格区间内拥有了更多的车型选择。沃尔沃仅依靠降价策略,已经难以吸引消费者的青睐。更何况,降价带来的利润不足,迫使沃尔沃不得不通过裁员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以维持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近年来,沃尔沃在新车研发和创新方面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与国内造车新势力频繁推出新车型、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相比,沃尔沃的产品更新节奏明显滞后。新上市的车型大多以改款、优化为主,缺乏实质性的创新和突破。例如,有沃尔沃员工表示 “沃尔沃新上市的改款车型改动不大”,这使得其产品竞争力逐渐下降。在当下消费者对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高需求的背景下,沃尔沃在这些领域的进展缓慢,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第四,在国际豪车市场,以裁员来进行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众多豪车集团都曾或正在采取类似措施应对市场压力。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裁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豪车巨头们所面临的问题,这只是在困境中的一种自我修复手段。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产品的全面升级与突破。豪车品牌需要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不仅仅是传统汽车技术的优化,更要积极布局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前沿技术领域,打造符合未来出行需求的全新产品阵容,这才是挽回败局最有用的方法。